摘要: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被誉为中国气都、巴人故里的宣汉,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食之城。自唐朝以来,桃花米一直被列为朝廷“贡米”,唐...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被誉为中国气都、巴人故里的宣汉,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食之城。自唐朝以来,桃花米一直被列为朝廷“贡米”,唐朝大诗人元稹著有“倚棹汀江沙日晚,鲜花野草桃花饭”的赞美诗句。在偏远一隅的鸡鸣三乡之地——三溪村,盛产的贡米香远益清,脱贫攻坚的成效惠及人民:村小学电教室里书声琅琅,“村村通”升级“户户通”四通八达,喝着引流到家的干净山泉水,吃上合作社养殖的放心肉,三溪的村民们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
三溪水长流,外乡本地一家亲
作为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一接到任务,何显峰就背上行囊一心进驻在村里,看着山涧溪流,他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为了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本地人”,他挨家挨户,一笔一划,实地了解贫苦户实际情况。农户家里玉米、稻谷发潮发霉,他张罗着买防潮编织袋,帮手脚不利索的大妈背一百斤来斤的玉米。村民家里上不起学的,他忙前忙后联系学校,争取补贴;不想上学的,他就上门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劝导。“陪空巢老人过生日”、“为留守儿童做辅导”、“替困难群众做件事”,外乡人真心付出,真情帮扶,用暖心工程温暖本地人,外乡本地一家亲。
三溪山常青,脱贫致富靠齐心
深山脱贫并非易事,怎么拔掉穷根?何显峰转变思路,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酱椒集体经济、桃花米产业扶贫,让村民富“口袋”。初见成效后,又结合宣汉“农民夜校”、农技培训,院坝活动,宣传税收优惠好路子、集体经济好苗子,让村里人“富脑袋”。全村人齐心协力脱贫致富,2017年以来,脱贫85户,406人,贫困户人均收入翻倍增长,脱贫实效多次被四川新闻网、四川机关党建网、达州市政府网、达州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三溪焕新颜,实干振兴谱新篇
烈日里奔走在山间林地、湍急河沟选取新的水源地,保证旱季水源供应,寒假里组织村民援建村小学电教室、图书室、操场、围墙和旗杆等设施。易地搬迁解决老房问题,引水到户实现用水安全。平日里送生产、生活物资,假日里送粽子、月饼关心问候。联系上级部门、帮扶单位,争取资金,加修道路,把农产品运出去;创办特色合作社,就业、增收两手抓;利用网络平台,售卖桃花米、竹编手工艺制品,把土特产推出去。真正实现了“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三溪的桃花米美誉千载,三溪的新篇章正在书写。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帮扶下,三溪人辛勤耕耘、踏实上进,“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桃花源今又见。(陈志文)
来源:新华号 山城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