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0:35:57 | 浏览:622
今日
四川日报推出特别报道
↓↓↓
万源
美丽乡村展画卷
茶园、新居,乡村开启新生活。
乡村驶入快车道。罗兴明摄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此诗情画意的乡村就在达州万源市。错落有致小楼房,干净整洁村中道;青山映水鱼儿跃,一汪碧湖水上桥;绿树成荫花香溢,田园风光无限好……这幅画卷可谓是万源白沙青龙嘴的“原创版”。
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静雅院落,装扮一新的青瓦房,干净整洁的步游道,宽敞的休闲广场……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就是万源旧院龙潭河的“写真集”。
白墙青瓦、潺潺流水,高宅深院、郁郁林木,古朴凉亭、雅致店家,穿梭其间,扑面而来的淳朴乡土气息,还带着古雅的诗意……这就是万源大巴山茶文化小镇的“素描图”。
以上还只是万源美丽乡村画卷的一角。盘点“十三五”发展,万源聚力提档升级乡村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绩亮眼,一幅美轮美奂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万源市委市政府
破“土”成“才”强化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万源市积极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基层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万源推行实用人才县、乡、村“三级”分类管理模式,通过分类建库的方式,对辖区内具有一技之长、带动效应明显的农村致富能手和各类“土专家”“田秀才”开展全面调查摸底,按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等类别进行分类登记建档,集中更新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把农村实用人才“挖”出来。目前,全市已有7211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信息库管理。
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科院等高校和院所合作,万源组建了20人专家服务团,开展“专家人才智汇乡村活动”,定期前往农业农村一线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通过探索“特设岗位”方式,建立全市“人才储备编制库”,吸引了87名各类优秀专家、硕博人才到万源干事创业。通过实施乡村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培育927名乡村旅游、种植等产业技能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0余人、精准扶贫劳动力550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00余人次。
万源市建立了本土人才服务队,选派农业、科技、卫生等领域414名优秀人才担任农业科技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基地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技术经验。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师资库,按照“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5种类别,将全市927名规模养殖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负责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能手纳入师资库进行管理。
同时,万源建立了乡村治理人才“递进培养”制度,坚持把技能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能人员“双向培养”,将80余名乡村能人培养成党员,217名优秀返乡农民工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100余人,为万源城乡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连“点”成“片”筑牢安居基础
“十三五”期间,万源市精准把握“住上好房子”的要求,创新推出“四条路径、一套组合拳”,全面打响“农村土坯房歼灭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1495人、危房改造43191户、人居环境改善41261户、土地增减挂钩12221户,建成太平镇牛卯坪村、石塘镇瓦子坪村等集中安置点,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开启了新生活。
紧盯路、水、电、网等重点,万源按照“缺啥补啥”原则,全面打响“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巴中至万源高速正式通车,万八快速、黑宝山旅游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全面推进,累计投入30.47亿元修建国省干线144公里、农村公路2329公里;投入近9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00余处、分散供水工程11166处、中型水库1座,整治病险水库7座,恢复蓄水能力140万立方米;投资7844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7公里,安装变压器91台、户表15000余户;全市所有行政村光纤宽带接入和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新建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各170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小洋房,我和儿子现在都在茶园务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万源市石塘镇瓦子坪村村民姜习会说,一家4口人原来住在瓦子坪村下坪组,全家就一间土瓦房,交通不便,靠微薄收入度日。2018年,他们家申请易地扶贫搬迁,当年便住进了瓦子坪村集中安置区新房。
通到门前的水泥大道、安全舒适的独栋小楼,让搬进新家的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如今,姜习会和儿子都在瓦子坪村茶叶基地务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告别了贫困的生活。
像姜习会这样全家易地扶贫搬迁后走上奔康之路的群众,在万源市还有许多。为了确保持续稳定增收,万源市因人而异,集约化开展就业扶持;因地制宜,共生化实施旅游开发;因势利导,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如今,走进万源市各个乡村,老百姓居住条件好了,兜里的票子多了,安居乐业,生活更有奔头。
点“叶”成“金”托起振兴希望
万源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多业并举,让该市广大群众告别了“土里刨食”的苦日子,迈入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根据“片区规划、节点打造、环线建设”的思路,万源市按照“建基地、强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要求,围绕“高山蔬菜”“富硒茶叶”两大特色产业,在石塘等8个乡镇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建成高山蔬菜示范基地3000亩、“中国硒部茶园走廊”14096亩,辐射带动万源东部片区30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群众持续增收。
付伦术是石塘镇瓦子坪村荒田塝组村民,现在与妻子在石塘镇长田坝村安科茶业基地打工。现在,全家人都在家门口干活,一年收入加起来有10万多元。付伦术说,他和妻子月收入有五六千元,不但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能在工作之余做点收购村民茶叶的小生意。
万源的“巴山雀舌”以“色绿、香高、回甘、形美”著称,先后荣获“四川省十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第六届茶博会金奖”等荣誉称号。
万源以茶富民,引龙头、建基地,创品牌、促融合,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点“叶”成“金”,围绕小茶叶,做活大产业。以“茶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好品质的“巴山雀舌”“一山青”红茶等名茶助推茶产业发展和升级。
坐落于万源市八台镇蒋家湾的大巴山茶文化小镇规划用地328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27平方米,着力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兴盛茶旅游,实现发展经济、富裕百姓双赢。随着万源市绿色产业崛起纵深推进,户种茶、村建厂、乡有市,茶叶已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截至目前,万源市累计发展茶园面积28万亩,实现年产值14.7亿元,以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模式,着力续写以茶美村、以茶兴村、以茶治村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小小庭院经济做出大效益
2020年2月18日,万源市获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万源市长坝镇因地制宜发展扶贫辣椒1000余亩,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2018年10月27日,万源市青花镇的瓜蒌喜获丰收,农户们忙着采摘。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郭姝利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9月18日上午,第十八届西博会期间,四川万源投资环境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万源精心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推介,涵盖生态旅游、富硒农业、现代建筑业等多个领域。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力涌进行现场推介,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突破绿色产业 提升发展能级奋力谱写“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新篇章中共万源市委 万源市人民政府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心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谋划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确立了“157”总体部署,彰显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生态,绿色,一直是四川万源对外最靓丽的名片和底色,成为了万源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和绿色一直都是万源发展和前进路上的主旋律,且将一直延续。大会现场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万源市委书记倪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9月29日,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方波为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伍胡榕(女)、于晓积(女)、王心洪为副主任;选举朱挺为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熊江成、郑波成、张旭、张虹(女)、胡孝刚
当前,万源全市上下正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要实现万源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省、市各级要求,同心同向、努力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7月31日下午,达州万源市召开市委六届第155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宣布达州市委、达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职文件:提名方波任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免去刘家忠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杨晓波政协万源市委员会主席职务。经万源市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袁敏 袁城霖7月17日,达州万源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组织部、达州市委决定。省委组织部同意提名:朱挺同志任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达州市委同意:朱挺同志任中共万源市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万源市委同
人民网成都12月6日电 巴山大地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距项目签约落地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万源石材城项目在万源市石人乡正式开工建设。万源市石材产业开始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政企双方齐心协力,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践行起一份以“万源速度”做亮“万
万源市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析东乡县(今宣汉)东北境太平里置太平县(县府在今太平镇),后更名“万源”,历史上多次对其边界进行勘定。位于巴山腹心地带,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资源丰富,景色独秀。 据万源地情书的主编
人民网成都3月4日电 80多年前,一场关系到工农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前途的“万源保卫战”在万源这片红色土地上打响。如今,一场新的关系到60万百姓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防疫“万源保卫战”又一次在这里打响。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万源市2000余名
图片来自网络(一)再去万源,天上飘着雨。一双无形的秀手,将千万根细细软软的银丝,缝成了一块透明的雨帘子,那雨帘子笼罩了整个天地。坐在大巴上,窗外的山川树木仿佛有些不情愿似的,在雨帘子里挣扎着,慢慢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 “到了,到了”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我们在八台山、龙潭河玩,听说石塘有个乡村打卡地,就顺路过来了。”7月12日,来自巴中的游客刘霄文一家走进万源市石塘镇杉林湾村。今年,杉林湾村被定位成“展示片区乡村形象的窗口”进行风貌改造,吸
中国发展网讯“这回捡了个金元宝,土地出租每年有5000元进账,专合社务工年收入大概又有3万元,在家门口就让腰包鼓起来了。”近日,站在万源市石塘镇双合村安科富硒生态茶园里,村民赖德兴高兴地说。在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原长田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旅游工作,接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着力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景区和重点村,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用文化为乡村振兴发展
今日四川日报推出特别报道↓↓↓万源美丽乡村展画卷茶园、新居,乡村开启新生活。乡村驶入快车道。罗兴明摄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绕;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此诗情画意的乡村就在达州万源市。错落有致小楼房,干净整洁村中道;青山映水鱼儿跃,一汪碧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