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12:10:25 | 浏览:2131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
万源白羊乡万亩茶园(张靖 摄)
近年来,万源市坚持生态优先,做靓“生态经济强县、生态文化大县、生态宜居名县”三张名片,坚定
“生态立市”“生态兴产”战略,走“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等为主,构建起了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万源独有的经济优势。
01 大山深处闻鸡鸣
“咕、咕咕……”近日上午,万源市旧院镇高峰冠村山顶上,刘小岗熟练地叫唤着鸡群,瞬时鸡鸣声从四周响起,随着他手中的“美食”落地,成群结队的黑鸡聚成一片。另一边,几个工人正提着篮子,在山上四处搜寻“五彩鸡蛋”,下午就要运往山下,完成打包后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在旧院镇高峰冠村和石塘镇贺家湾村相连的大山上,坐落着的正是刘小岗创办的生态放养基地。
“只有在万源这片硒含量丰富的土地上,才能养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的旧院黑鸡。”15年前,刘小岗看中家乡的独特地理优势,从3000多只万源特有的旧院黑鸡品种开始养殖,发展至今,成立的“百里坡”自主品牌已被估值1.3亿元,建成12000亩养殖基地,目前生态放养旧院黑鸡6万余只、黑猪300余头、中蜂400群。
“刘小岗确实牛,跟他养鸡尝甜头!以前养鸡那是养起耍,现在养鸡不仅免费领鸡苗,通过土地流转还有一笔收益呢。”住在贺家湾村,年近70岁的吴兴宽老大爷,提起养鸡笑得合不拢嘴。如今在刘小岗的带动下,当地两个村的183户村民、780余人通过养殖赠送鸡苗、土地流转、参与务工、入股分红实现收益。
在万源,像这样借助地理优势,发展旧院黑鸡养殖获益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万源市将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抓手,不断加大财政帮扶和支持力度。目前,已建成规模化旧院黑鸡产业发展乡镇30余个,其中重点基地乡镇11个,成立68个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达州市级以上标准化旧院黑鸡示范场12个,旧院黑鸡年出栏量达600余万只,综合年产值达4亿元以上,为上万名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渠道。
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 (王力洲 邵明 摄)
02 靠山吃山更爱山
平均海拔1400米的蜂桶乡,冬季寒冷降雪多,冷冻期长,昼夜温差大,即便是在炎炎夏日,最高温度也仅有26摄氏度。然而高寒山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却也不乏得天独厚的自然孕育。
被群峰环绕的润雨中药有限公司中药材基地,清一色的大棚一字排开,棚内湿润的长方形地块整齐排列,少许嫩芽从松软的土里探出头来。一名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掏出一颗像龙眼大小的植物捧在手中,向来往人群进行展示,“这一颗人工驯化的萼贝原源种,市场价值达到50-100元。”
“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萼贝育种。”据中药材基地常务副总经理成涛介绍,依托蜂桶乡高海拔、高差悬、气候湿润等天然优势,目前公司在蜂桶乡自然保护区非核心地带,建成自动化育苗大棚1.3万平方米、种源繁育基地1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150余户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后期,还将分批投资1.5亿元,打造集川贝母(鄂贝)繁育、种植、加工、科研等于一体的中药材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以前,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成为限制蜂桶乡发展的主要因素,被大山环抱的村民,不得不依靠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进入深山采摘岩豆、木竹笋、天麻、羊肚菌等野生土特产,通过零散售卖来增加收入。
随着2015年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获批,核心区的设立,深度依靠自然资源供给的现象逐渐淡化,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渐渐将眼光转向了发展与保护并存。
“随着中药材基地建成,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同时栽种药用木瓜等中药材还有一大笔收入。如果环境遭到了破坏,那以后又靠什么发展呢?”在村民胡兴连看来,曾经“靠山只吃山”的理念,如今在村民心中早已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这里环境好、生态好、空气好,山清水秀,日子过起乐呵呵!”
“突出环境优势,继续打好中草药种植、土特产品牌培育、野生蜂蜜养殖、休闲康养这几张生态产业牌。”蜂桶乡党委书记康政德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扶持下,蜂桶乡主动争取各项帮扶资金,如今全乡常住的890户村民,几乎家家都在从事中草药种植和中蜂养殖,野生药用木瓜全乡种植已有6万株,蜂桶中蜂存栏量1000余群。同时乡上正在积极规划,利用特有自然风光“万顷池”草原和夏无酷暑的特殊气候条件,拟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避暑、康养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万源市固军镇三清庙茶叶基地(王力洲 邵明 摄)
03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走进固军镇三清庙茶叶基地,嫩绿的茶叶在眼前铺展开来,一望无际的茶山将人群包围,阵阵欢笑声不时在山间回荡。十几年前,谁又会想到,万源作为四川省最大的富硒区,曾经坐拥丰富富硒资源守着一方好土的固军镇,却养不活一方人呢!
让荒山变身茶园的正是万源市蜀韵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运海。10年前他返乡创业,如今累计种植富硒茶叶6000余亩,直接带动全乡7000余人成为专业茶农,2019年实现茶业综合产值1.5亿元,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
成片的梯田状茶山处处云遮雾绕,掩映着高低错落的山岭恰似人间仙境,漫步在观景栈道上犹如移步换景。美不胜收的茶园风光也让胡运海意识到,随着万源龙潭河景区的扮靓和正在动工修建的固军水库水上运动项目落成,立足茶产业,做强茶旅融合,未来发展必将一片光明。
“在政府多方面的扶持下,下一步,我们将做好茶旅融合产业,通过建设茶文化研学基地、修建集茶文化展示、宣传科普、科学研究、茶艺培训等为一体的茶史馆,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基地,从而推动茶产业多元发展,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胡运海的盘算不无道理。近年来,万源市抢抓发展机遇,借助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不断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市场拓展及茶叶种植主体和加工产能培养,推进茶旅融合,开设茶旅融合环线等举措,围绕小茶叶、做活大产业。
目前,万源市茶园总面积24.273万亩,产量6460吨,茶叶综合产值实现 15.5 亿元,探索出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万源模式”。
万源龙潭河(唐朝祥 孟静 摄)
04 文旅带活穷山沟
诚如胡运海所描绘的那样,顺着三清庙茶叶基地一路向北就到了万源市龙潭河景区。景区大门前是一处规划为40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智能停车设备、新能源充电桩等一应俱全,让人眼前一亮。
龙潭河景区位于万源市东南部旧院镇,距城区53.5公里,景区面积45平方公里,目前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作为万源市“明星”风景区,凭借山水如画、竹柳成荫的美丽风景和“两扇门”“阴阳泉”“冷热河”加上惊险刺激的漂流,已成为游览万源旅游观光带的必选项。
“以前这里山高路远,景区周围的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基本都靠当地居民依托民宅自主经营,这几年的变化要是放在以前,我做梦都不敢想。”正在景区附近散步的陈大爷,饶有兴致地触摸了一下矗立在河边的“爱情打卡墙”,随着那个心形背景灯瞬间点亮,陈大爷顿时笑得合不拢嘴:“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这些玩意,来龙潭河游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龙潭河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于2020年4月动工,投资约9亿元。目前,景区周边安置房、商业中心、多功能停车场、演艺中心、龙潭广场等配套设施设备已基本建齐,政府为当地村民免费风貌打造或拆迁赔偿的商业门市全部投入使用,辐射带动周边近4800人实现就业、增收。
“下一步景区拟引资11亿元,围绕河道整治,民宿、餐饮、娱乐等新业态植入,打造龙潭小镇、宿营基地、水上乐园、杨柳湾民宿、大战溪、温泉酒店等产业。”万源市文化旅游和体育局总规划师王大江说。
龙潭河景区的成功“出圈”,也将这个十峰八潭、山路十八弯的落后山村带“活”了。
2020年,在上海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工作的王江得知,家乡要召开旅发大会,政府还专门出资对龙潭河景区周边房屋进行风貌打造的消息后,他果断辞去月薪近万元的工作,回到龙潭河利用自家房屋开起了中餐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年的收入就超过10多万元。“现在就算外面开出上万的高薪,我都不愿外出务工了,在家经营餐馆收入也不低,还能照看家人。”王江对龙潭河景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万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恩源介绍,近年来,万源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文旅产业链,成功创建八台山景区、红军公园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龙潭河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八台山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黑宝山和东林山等国家级、省级资源品牌8个。202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62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58.4981亿元。
记者 | 何南观 陈虹 胡建 邵明 王力洲
编辑 | 王佳
责编 | 潘丹
审核 | 谢建荣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9月18日上午,第十八届西博会期间,四川万源投资环境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万源精心筛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推介,涵盖生态旅游、富硒农业、现代建筑业等多个领域。万源市委常委、副市长徐力涌进行现场推介,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突破绿色产业 提升发展能级奋力谱写“生态福地·和美万源”新篇章中共万源市委 万源市人民政府达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心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谋划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确立了“157”总体部署,彰显
封面新闻记者 罗轩生态,绿色,一直是四川万源对外最靓丽的名片和底色,成为了万源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过去的发展中,生态和绿色一直都是万源发展和前进路上的主旋律,且将一直延续。大会现场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万源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万源市委书记倪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9月29日,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议选举方波为万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伍胡榕(女)、于晓积(女)、王心洪为副主任;选举朱挺为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熊江成、郑波成、张旭、张虹(女)、胡孝刚
当前,万源全市上下正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要实现万源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福地·和美万源”奋斗目标,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省、市各级要求,同心同向、努力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7月31日下午,达州万源市召开市委六届第155次常委会(扩大)会议,宣布达州市委、达州市委组织部干部任免职文件:提名方波任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免去刘家忠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杨晓波政协万源市委员会主席职务。经万源市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袁敏 袁城霖7月17日,达州万源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组织部、达州市委决定。省委组织部同意提名:朱挺同志任万源市人民政府市长。达州市委同意:朱挺同志任中共万源市委员会委员、常委、副书记。万源市委同
人民网成都12月6日电 巴山大地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在距项目签约落地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万源石材城项目在万源市石人乡正式开工建设。万源市石材产业开始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政企双方齐心协力,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践行起一份以“万源速度”做亮“万
万源市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析东乡县(今宣汉)东北境太平里置太平县(县府在今太平镇),后更名“万源”,历史上多次对其边界进行勘定。位于巴山腹心地带,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资源丰富,景色独秀。 据万源地情书的主编
人民网成都3月4日电 80多年前,一场关系到工农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前途的“万源保卫战”在万源这片红色土地上打响。如今,一场新的关系到60万百姓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防疫“万源保卫战”又一次在这里打响。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万源市2000余名
图片来自网络(一)再去万源,天上飘着雨。一双无形的秀手,将千万根细细软软的银丝,缝成了一块透明的雨帘子,那雨帘子笼罩了整个天地。坐在大巴上,窗外的山川树木仿佛有些不情愿似的,在雨帘子里挣扎着,慢慢地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 “到了,到了”
观音峡位于城北5公里处,峡长1公里许,是进出川陕重要通道。观音峡山奇、水秀、谷幽、峰雄、路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冲天柱”“猴子洞”“骆驼峰”“唐僧像”等十多个自然景点,为市级风景名胜区。峡谷天呈一线,后河穿峡而过。两边石壁对峙,如刀削
近日达川区、万源市发布2022年城区学校公开考调教师的公告拟公开考调、引进212名在编教师↓↓↓ 据“达川科教”公众号消息,达川城区学校公开考调、引进100名在编专任教师。其中,面向区内农村学校公开考调63名在编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面向
随着西渝高铁即将全面开工,达州的大部分区县都将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然而,这条铁路却将一座城市排除在外了,这就是万源市。万源地处川陕交界处,扼守着四川北上的东大门,襄渝铁路、包茂高速等通道穿越全境,素有“秦川锁钥”之称。虽然早在上世纪70年代
3月15日总投资64亿元的万源市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本次集中开工共计7个项目,分别为总投资30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四川西部制汇能源有限公司储配煤基地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省道101线鹰背—河口段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7亿元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