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7:04:29 | 浏览:1191
近年来,通川区坚持“农业植根、文化铸魂、旅游开路”的理念,着力写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通川区情的乡村振兴路子。今年1至9月,通川区接待旅游人数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4%。
绘就旅游发展“路线图”
青宁云门天寨景区一角
缺乏雄奇俊秀的山水风光,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通川区结合自身优势,在规划布局上下“苦功”。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让通川区瞄准了一体化、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格局,紧紧依托达州“双300”城市建设,从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需求出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休闲体验游、民俗文化游等多种旅游业态,致力将通川区打造成“达城百万市民休闲旅游示范区和川渝陕结合部乡村度假目的地”。
找准方向定位,通川区着手编制了《通川区旅游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通川区“十三五”旅游规划》《通川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文件,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路网、乡村振兴等各类规划之中,把多张蓝图变成一张蓝图,努力实现“景区、城区、农区”联动发展。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通川区将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与“双核双带六区”战略布局、旅游扶贫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规划建设了巴达高速农旅融合发展带、复兴都市商旅拓展区、罗江生态宜居示范区等示范带(区),加快对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村优势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以旅游项目为引领,助推旅游脱贫攻坚,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通川旅游由“观光游”向“体验游”、“孤点游”向“全域游”升级迈进。
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
通川区磐石镇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通川区充分发挥项目支撑引领作用,千方百计谋项目、上项目、抓项目,积极培育、引进、壮大一批文旅“旗舰”项目,3年累计引进并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3个,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其中,复兴康养文旅小镇、双鱼湖旅游综合开发等投资超百亿项目正加快推进,金石云顶野生动物园、青宁云门天寨等优质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从前的旅行模式常常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如今,通川区将地域特色融入文旅项目推进建设之中,丰富旅游内涵,走出一条不同于别地的通川特色旅游发展之道。
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通川区着力建设环凤脆李、磐石草莓、蒲家蓝莓等特色产业优势区,重点培育“采摘在园区、吃住在农家、体验农耕农趣”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
围绕文化资源运用,通川区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元素内涵,打造金石樊家大院、秦巴农耕文化博览馆、北山诗歌文化陈列馆、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等历史文化基地。
为保障旅客的游玩体验感,通川区按照景区、配套、服务“三位一体”的思路,将景区道路、供水、停车场等旅游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考虑,加快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卫生、通讯等方面条件,并开通磐石旅游快线、青宁旅游环线、金石旅游专线等6条旅游专线,推出红色经典、田园采摘、休闲观光等6条精品线路,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织密旅游发展“保障网”
环境是吸引力,更是竞争力,抓好文旅融合发展,用活用好制度法宝才是关键。
文旅项目建设不仅要“快”,更要“好”,优质的口碑才能为旅游发展带来蓬勃生机。通川区坚持以制度供给为文旅融合发展清障,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动制度政策创新,切实织密文旅融合发展“保障网”。
通川区深入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大力整治旅游业服务秩序混乱、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合法、透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同时,按照“有文化、懂旅游、会管理”原则,选优配强行业管理、综合执法和企业经营相关人员,组建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指导各类旅游人才开展培训5期520人次,持续提升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组建区农旅公司,参与文化旅游项目经营开发,盘活区属景区经营性项目,积极探索集团化、市场化运营旅游资源新模式,让项目资金“滚动式”扶持建设发展。
通川区先后举办了“蓝莓之恋,醉享通川”乡村旅游文化节、磐石稻草菜花旅游节、月湖风车节、蒲家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借助《达州日报》《达州晚报》及“达州之心通川”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介对通川旅游进行宣传报道;将旅游推介与对外交流、招商引资有机结合,利用西博会、进博会等重大平台,先后赴成都、北京等地进行精准营销,让通川文旅刷爆“朋友圈”,让更多人认识通川、走进通川、爱上通川。
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通川区正全力跑出文游发展“加速度”,为达州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积极贡献通川力量!
□黄一智 郑涛 本报记者 曹芮铭 胡杨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8月2日,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通川区政协机关分别召开机关干部职工会议,宣布达州市委和通川区委决定:何世清同志任中共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菁同志任中共政协达州市通川区委员会党组书记;
人民网成都1月23日电 (任重)据达州发布消息,1月21日,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宣布达州市委人事任免决定。达州市委决定,同意朱 挺同志任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副书记,免去陈 军同志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免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是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的鲜明特征。 2015年12月,通川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法治示范县(市、区)”;2016年5月,通川区被中宣部、司法部联合授予“2011—20
9月7日通川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解除通川区域社会面疫情管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最新规定要求,经综合研判,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决定,自2
9月7日通川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解除通川区域社会面疫情管控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按照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最新规定要求,经综合研判,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决定,自2
4月24日下午,中国共产党达州市通川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议描绘了通川区未来发展锦绣蓝图,吹响了新时期前进的号角,号召全区上下坚定“主城担当”、建设“品质通川”,为全力助推达州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而不懈奋斗。
近年来,通川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软环境发展是第一抓手”的工作理念,增强“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关乎软环境”的浓厚氛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
近年来,通川区坚持“农业植根、文化铸魂、旅游开路”的理念,着力写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通川区情的乡村振兴路子。今年1至9月,通川区接待旅游人数3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4
“出门可以和朋友开车去磐石月湖景区玩,宅家点外卖就能吃上东南亚的海鲜,连个人工商开户登记也可以在网上办理”,家住翠屏路的张女士生活充实而惬意,“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了,吃、住、娱、游、购等服务应有尽有。”同张女士一样,越来越多家住通川区的居民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9月3日,我市组织召开“达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及加强个人防护等相关情况。发布会上,市卫健委指出,我市疫情虽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平稳可控,各项应对举措正全面有序开展,医疗、生活
一、乡镇人口与土地达州经济开发区第1斌郎乡45188人达川区第1石桥镇40482人达川区第2麻柳镇40215人达川区第3大树镇36044人达川区第4万家镇35628人达川区第5亭子镇33579人达川区第6石梯镇33101人达川区第7河市镇3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通川区持续开展“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不断完善民政制度体系,直面群众痛点,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谋划实施“交通三年攻坚、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和农村“交通、教育、医卫、文
魏兴交通枢纽●行驶在通川区的条条通途,交通三年攻坚成效明显。乘着“率先突破、领跑达州”的东风,交通事业的发展,必将为把通川建设成为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高品质发展核心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的交通保障!通畅的双(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相生共兴、融合交汇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青宁云门天寨一景 近三年来,通川区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3个,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今年1至9月,通川区接待旅游人
2014年以来,达州市通川区科学确立并坚定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坚持以“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组织项目工作、引领项目建设,累计包装项目近8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20个,完成总投资890亿元。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谱新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