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07:06:56 | 浏览:444
近年来,
通川区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进步,
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变迈向了质变。
截至2019年,通川区招商引资喜讯不断,绿地、世光等世界五百强、 省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 全区投资总额超过1656.4亿元,年均增长39%,累计实施重点项目 365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4.8%,实现“四年翻番”,增幅自2016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现代农业园区高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品牌估值近150 亿元,跻身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30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康养、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
通川城区一角
1
打造高效政务
良好的政务环境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抓政务环境就是抓机遇。
2018年,通川区委成立了“中共达州市通川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委员会”,在全区治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通过一年攻坚,走在全市前列;通过三年治理,打造川东北标杆;通过五年努力,成为全省软环境建设的示范县区”的软环境治理目标。
重点加大了对行政审批的监管力度,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会同具有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部门(单位),对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制度落实和创新优化服务举措的专项治理,对“集中不到位、授权不到位”“搞体外循环”“只挂号不看病”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治理。
除对行政审批进行简化和监管,通川区还通过抓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提升、制度优化,着力于强化预防措施、加大惩处力度“双管齐下”的工作手段,扎紧制度笼子,堵住问题缺口,对基层公务人员“苍蝇式”腐败坚决实行“零容忍”,突出规范有序、便捷高效,做到行政审批等制度性交易事项少、时限短,程序规范、服务优化,提供“不打折扣”的政务服务。
提升城市品质
2
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在城市发展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才能激发城市活力,为开放合作拓展平台。
通川区纵深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环境整治,在食品安全保障、假冒伪劣打击、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始终保持严管严治态势,建立健全信用约束、评价、考核体系(机制),强化社会诚信体系、社会文明、公共服务建设,突出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打造“不断优化”的人文环境,着力实现突围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城市品质提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稳中向优。
通过抓依法治区、社会稳定、执法行为,突出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凸显“不敢破规”的法治震慑,通川区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政策、作风、服务、工作、人文“六大环境”,为企业建立“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交易低成本、生产低成本、社会低成本”的投资环境,为有志才俊营造一个大展身手的舞台,让更多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助力通川高质量发展。
3
优化营商环境
常言道,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市场营商环境这棵“梧桐树”的好坏,深深影响着市场经济活力的发展。
在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创造、促进就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民营经济,无疑是最大的一只“金凤凰”。
坚持开放合作、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通川区积极参加第三届达商大会、西洽会、2019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各级各类平台招商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四川达州·通川生物医药产业”专题推介会,分赴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哈尔滨、温州等地进行招商引资。一边马不停蹄“走出去”,一边毛遂自荐“引进来”,锁定一批目标企业,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主动上门对接、争取,邀请了中青旅海投集团、中航建设集团、重庆正威国际、青岛石匠、四川文阳集团、中铁二十三局等多家知名企业赴通川实地考察,不断扩大招强引优成果。
今年上半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约80.8亿元,新签约招商项目16个,投资总额约156.4亿元,魏蒲产业新城博星学校、巴里梦想小镇、天一航旗汽车文化园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魏蒲产业新城博星学校已开学,再一次刷新了通川速度。
西外新区
面对新的时代机遇,优化发展软环境、坚持开放合作,让更多优质项目“入规划”“进盘子”,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川区满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热情和让居民安居乐业的责任,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窗口服务、优化服务内容、加强诚信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与企业、居民手牵手、肩并肩,为全区“率先突破,领跑达州”而共同奋斗。
记者 | 曹芮铭 胡杨 特约记者|郑涛 黄一智
编辑 | 王佳
值班编委 | 付勇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8月2日,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通川区政协机关分别召开机关干部职工会议,宣布达州市委和通川区委决定:何世清同志任中共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刘菁同志任中共政协达州市通川区委员会党组书记;
人民网成都1月23日电 (任重)据达州发布消息,1月21日,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宣布达州市委人事任免决定。达州市委决定,同意朱 挺同志任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副书记,免去陈 军同志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免
近年来,通川区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软环境发展是第一抓手”的工作理念,增强“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关乎软环境”的浓厚氛围,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通川区持续开展“民生改善实效年”活动,不断完善民政制度体系,直面群众痛点,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谋划实施“交通三年攻坚、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和农村“交通、教育、医卫、文
近年来,通川区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由量变迈向了质变。截至2019年,通川区招商引资喜讯不断,绿地、世光等世界五百强、 省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入驻, 全区投资总额超过1656.4亿元,年均增长3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与旅游从来就是相生共兴、融合交汇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青宁云门天寨一景 近三年来,通川区实施重大文旅项目23个,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今年1至9月,通川区接待旅游人
2014年以来,达州市通川区科学确立并坚定推进“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坚持以“双核双带六区”发展战略组织项目工作、引领项目建设,累计包装项目近80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20个,完成总投资890亿元。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谱新篇,由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治是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的鲜明特征。 2015年12月,通川区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法治示范县(市、区)”;2016年5月,通川区被中宣部、司法部联合授予“2011—20
通川区委书记张杰致辞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直以来,对待朋友,我们都是坦诚相待、以礼相交!”5月13日,在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重点产业招商网络推介会暨重大产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通川区委书记张杰以《通川有礼
4月24日下午,中国共产党达州市通川区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会议描绘了通川区未来发展锦绣蓝图,吹响了新时期前进的号角,号召全区上下坚定“主城担当”、建设“品质通川”,为全力助推达州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而不懈奋斗。
来源:【读特】没有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没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深圳一企业生产车间。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提要深圳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并不是简单地追求提高制造业比重,而是依托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遵
近日,梅江区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梅江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区长钟秀堂、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陈骏佳、副区长张瑜祥参加了会议。会议强调,全区上
8月31日,省教育厅赴西秀区开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在西秀区行政中心召开。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进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学前处副处长丁兴华,省教育厅基教处二级主任科员邹贵海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汤辉主持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3月16日,涪城区第二届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总结2021年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集中兑现《涪城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86条政策》,表彰2021年度建设“四个强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2
关注我们,了解新时代达州!9月3日,我市组织召开“达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疫情防控、物资保供及加强个人防护等相关情况。发布会上,市卫健委指出,我市疫情虽存在一定风险,但总体平稳可控,各项应对举措正全面有序开展,医疗、生活